达克效应:越无知越容易高估自己 | 有个研究说

「之乎者也」很迂腐?不过孔子在二千年前所言的「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」真的有其道理:认识自己知识的贫乏,才是真正的智慧,博学者谦,无知者骄。达尔文在「人类的由来」写道:「无知比知识更常孕育自信。」(Ignorance more frequently begets confidence than does knowledge.)这非信口开河的大道理,美国康乃尔大学心理学家 Justin Kruger 与 David Dunning 于 1999 年以实验验证这陈腐假说。

Kruger 与 Dunning 受到一则「聪明笨贼」故事启发,在 1995 年,叫做 McArthur Wheeler 的劫匪光天化日及没有蒙面之下,打劫在美国宾州匹兹堡的两间银行,警方在取得监控录像后一小时便迅速破案。Wheeler 向警方惊讶地表示:「我当时有涂上柠檬汁啊。」显然,他以为柠檬汁能让他在镜头下隐形。Kruger 与 Dunning 假设,在某方面能力较低的人面对双重问题:一方面他们容易作出错误决定,一方面能力低下亦使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能力不足。他们设计 4 个研究来验证这假说。

在第一个研究中,他们在大学找来了 65 名同学回答问卷,问卷罗列了 30 条笑话,受访者要就各笑话的好笑度评分,测试其幽默评鉴能力。研究者再以电邮邀请了 8 名专业喜剧演员先为好笑度提供「专业」意见。研究者把以上两种评分比较,从而得出同学幽默鉴赏能力排名(以百分位数计算),同时同学亦要估计自己的排名是多少。

研究一的结果显示,受试者普遍高估自己的幽默鉴赏能力,即估计的排名比实际的要高。而在能力较低(排名较低)的同学,高估的程度却更高。在最低 25% 的同学,平均高估了 46 % 的排名。

第二项研究则改为测量逻辑能力,可呈现更客观的能力分数,总共有 44 名同学完成测试。受试者在回答 20 条逻辑思考题目后,需估计自己在测试中的排名、及估计自己在测试中所答对的题目数目。结果和研究一类似,能力越低的人越倾向高估自己的能力

自拍

研究并未到此结束,Kruger 与 Dunning 设计了第三项研究,这次是测评受试者的英文语法能力。研究三除了比较受试者的自我评估与实质能力的差异,还让得分较高和较低的两组同学,回来进行第二部分的研究。在第二部分的研究,同学要为其他同学的测验评分,测评其他同学的能力水平,然后重新评价自己的能力,用意是验证能力较低的同学,能否在学习环境中,借了解他人的水平来反省自我。

研究三结果显示,低能力组别的受试者,未能从检视其他同学的测试卷来调整自己的排名(统计学上不显着),反之高能力组别的受试者,无论是学习能力排名及测验分数,均有显着的自我上调,收窄认知差距。

读者或许会质疑,低能力者或只因本身较低分,才有更大机会高估自己,Kruger 与 Dunning 亦承认前三项的研究未能排除这种可能,并称之为「回归效应」 (Regression effect)。因此研究的最后一块拼图,是探究训练课程,能否改善受试者后设认知能力(Metacognitive skills),即加强受试者对自己认知能力的思考,特别对于低能力者。

Kruger 和 Dunning 先安排 140 名大学学生接受逻辑推理测验,其后随机抽出 70 名受试者接受相关的短期逻辑训练课程,另外的 70 名受试者则接受不相关但学习时间相同的课程。最后他们要重新检视在受训前所做过的测验,估计自己答对的题数和排名,对比先前所做的估计。结果在两组受试者中,重检的题数表现,均有统计学上显着改善,但受训组的幅度明显更大。不过,有关估计自己能力的排名,只有受训组有显着改善。

花了这么大气力,其实就是为了证明人越无知越易高估自己,心理学称之为「达克效应」(Dunning–Kruger effect)。杜林普的反对者便以此效应解释杜林普之所作所为。假如你身边有这样的人的话,也应该让他了解了解这回事。

你觉得看完了?并没有,看下面:

分享本文
评论 (0)
热门搜索
加班狗
现在的加班,是还以前逃课时欠下的债。
Top